人民网南阳12月26日电(记者时岩)生态颜值,变生态㊣产值!12月25日,淅川县马蹬镇小草峪小流域水土保持碳汇暨生态产品价值交易签约圆满完成。此次交易标的为小草峪小流域内水土保持碳汇10000吨,交易金额为30万元,其他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交易186万元,共计216万元。
“购买碳汇和其㊣他生态产品价㊣值既是支持淅川县绿色发展,也是为我们自己储备绿色‘干粮’。”签约仪式上,受让方河南省淅川水泥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据了解,此次交易是河南省水土保持碳汇交易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第一单”,也是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核心水源区的“第一单”。交易收益将主要用于小草峪小流域后续水土流失预防治理和水土保持功能巩固提升。
河南省水利厅副厅长郭伟表示,此次小草峪小流域水土保持碳汇和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在河南省是两个首单㊣交✅易,实现了零㊣的突破,也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发展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的具体行动,是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的生动实践,是创新水土保持体制机制、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大胆尝试,将有力推进全省乃至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区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深入开展,推进河南省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河南省水利厅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充分发挥人员、技术、科研等优势,积极推动全省水土保持碳汇和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着力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努力为美丽河南建设作出新贡献。
走进位于淅川县马蹬镇西南部的小草峪小流域,群山披绿、满目苍翠,水色与林地交互掩映,生态美景扑面而来。“这些年变化真大。”小草峪村党支部书记马会群介绍,以前这里植被稀少,每逢雨天泥水横流,是淅川县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自2012年起,我们启动小草㊣㊣峪小流域水土保持重点防治项目,坚持治沟与治坡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通过修建蓄水池、拦沙坝、谷坊、溪沟整治等㊣小㊣型水保工程,栽植各类水保林和薄壳核桃、软籽石榴、树形金银花等经济林果,治理水土流失。”河南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总工程师衣强告诉记者。经过治理,流域内宜林宜草面积占比70%以上,森林覆盖率提升至58%,年可拦蓄泥沙✅3.2万吨,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为加快推进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落地,淅川县积极推进水土㊣保持碳汇交易,拓宽收益渠道,实现生态“颜值”变“产值”的目标。2024年9月,淅川县委托第三方公司对小草峪小流域✅碳汇量和生态产品价值进行核算,该小流域2013年-2020年水保林及工程措施部分碳汇量为33706吨,近5年水源涵养、旅游康养、休闲游憩等生态价值㊣186万元。
小草峪村是淅川㊣县治理水土流失的缩影。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淅川县始终牢牢扛稳水质保护政治重任,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淅川县探索出县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多渠道投入、规模化治理、企业化经营、系统化管护的“四参与、四保障”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新模式,通过快速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水保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扎实开展石漠化✅治理、稳步实施全县县域绿化、高效推进坡耕地整治等多项措施,实现水土流失治理、富民产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同步推进。
守一方水土,美一方家园。目前,淅川县水土流失面积由原来的1440平方公里下降到546.53平方公里